假如我死時,你不在我身邊
 
【作者】
  克莉斯汀•龍雅可
  (Christine Longaker)
  創辦聖克魯茲安寧院
  成立美國地區Rigpa學會
  推廣臨終關懷訓練課程
【原著】

  Facing Death & Finding Hope─
  A Guide to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Care of the Dying

【譯者】
  陳琴富
  台大歷史系畢業
  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文學碩士
  現任「中時晚報」副總編輯,世新大學講師
  著有:
  《當下最美好》、
  《安心—21世紀心靈革命》
  譯有:
  《步步安樂行》(一行禪師原著)
  《藏傳佛教世界》(達賴喇嘛原著)
【出版者】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25號地下一樓
電話:02-23697957
傳真:02-29300627
郵撥帳號:18395080

【作者介紹】

  1976年丈夫李特(當時24歲)被診斷罹患白血病,她親見面臨死亡與喪親之痛,於是投入臨終關懷工作。李特死後,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他聽到索甲仁波切介紹藏傳佛教的生死觀,於是開始學習慈悲與智慧之道,因而立志幫助人們減輕病痛、悲傷之苦。後來協助創辦聖克魯茲安寧院,成立美國地區Rigpa學會,也在歐洲、北美等地教授臨終關懷的訓練課程約二十餘年。目前,跟隨索甲仁波切推廣心靈關懷的教育與訓練計劃。

 

【內容簡述】

 

   自古以來,死亡是人們避諱的話題,因為害怕,所以不敢面對,更不敢思考,但是死亡是無法避免的。當來臨時,驚惶失措、悲慟、無助、哀傷是我們常見的。

  克莉斯汀與李特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當醫生宣佈李特罹患了急性淋巴白血病時,夫妻受到的衝擊、震驚是很強烈的。當時李特只有24歲。難得的是在震驚與痛苦之中,夫妻倆相互扶持,彼此陪伴,轉化心中想法為正向思考,攜手面對即將發生的大事─死亡,從中學習,珍惜生命,帶著希望面對死亡。

  在醫院時,克莉斯汀目睹許多病患和臨終者受著痛苦,這些痛苦一定得受嗎?克莉斯汀心中不斷思索著這些問題。

  在偶然的機緣下,接觸了藏傳佛法和臨終關懷,在索甲仁波切的教導下,了解了一個真理,「無常是生命中的自然現象」,終於知道所有經歷過的痛苦、哀傷是沒有必要的。痛苦之所以出現,事實上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一切事物,凡所有都是虛幻無常的。即使是最慘的悲劇和痛苦來臨時,它仍有希望。同時認識死亡是一生最關鍵的時刻,每一個人都可以死得平靜與圓滿。

  本書分三篇:

  第一篇:談生與死的經驗,是作者在哀傷、悲痛中,如何使自己自在,從痛苦中解脫,進而幫助別人的心路歷程、經驗之談。

  第二篇:談生與死的四項課題。(一)如何轉化痛苦(二)溝通與放下(三)為死亡做好準備(四)尋找生命的意義。

  介紹一些對醫療看護和非佛教徒非常實用的禪修方法,啟發每個人的善心,改善人際關係,化解戾氣為祥和,能夠無所恐懼地面對死亡。

  第三篇:對臨終關懷者的建議,開發每位關懷者的智慧與慈悲,如活水源頭一樣源源不絕,充滿希望的幫助別人。使這些助人者,從幫助別人中得到最真實的自助。

  只要關懷生命的人都需要讀這本書,它可以使生命活得有價值,死得有意義。
 

【智慧心語】

  • 我寧願尋找一些正面的方式來看待即將發生的是,也許我們可以設想,你的面對死亡是給我們此生的禮物,而不是悲劇。這個體驗可以幫助我們真正珍惜生命,使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更加美好。(p.24)
  • 我學習了放棄對於「獨立自主」的堅持,吞下我的傲慢心去求助於人,而他們給予我的幫助,遠超過他們所知道。(p.25)
  • 死亡是現實生活的一部份,是我們忠貞的夥伴,不管我們對它是否有知覺,我們卻與死亡擁抱共舞一生。我們真正的「敵人」是還根深柢固的無明。(p.52)
  • 疼痛是無法避免的,但痛苦是可以選擇的。痛苦來自於厭惡和抗拒令我們不悅的環境,而不是來自疼痛本身。(p.81)
  • 一旦走過,你會發現一些必要而珍貴的東西。有些是你必需要學習,也只有經過痛苦才能學習到。(p.93)
  •  所有的表面化與偽裝造成無法進行心靈聯繫的結果,只會加速病人的孤立與死亡。(p.122)
  • 當我們以信心全力祈請,我們推開了心中關閉的門窗,讓慈悲與智慧加持流經。只要我們有信心,加持自然而然會到來。(p.176)
  • 太多人把生命價值做錯誤的詮釋,他們重視生命的長度而不是深度,重視它的問題而不是對它的承諾。(p.198)
  • 大多數的孩子恐懼被遺棄更勝過死亡。當他們發現親密的家人自然地對待死亡,將歡笑與淚水同等分享,那麼,死亡便不會刺激更深的恐懼。(p.257)
【問題引導】

 

  1. 「助人即是自助」你同意嗎?助人和自助的快樂是什麼?
  2. 回顧印象最深刻的關懷經驗,目前你是如何關懷別人的?
  3. 一般人為何害怕死亡?對死亡的認知為何?
  4. 死亡是你的禁忌話題嗎?為什麼?讀完這本書後,你認為可以使死亡的過程變得更有意義嗎?
  5. 讀完這本書後,得到的啟示是什麼?思考後做了什麼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