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小檔案

 大甲溪為台灣本島主要河川之一,位於台中縣,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等群嶽之間,主流源於中央山脈之匹亞南鞍部,與七家灣溪、司界攔溪、南湖溪及合歡溪匯流後,始稱大甲溪。經德及合歡溪匯流後,沿途納入志樂溪、匹亞桑溪; 小雪溪、鞍馬溪、馬崙溪、稍來溪、良屏溪及十文溪,此溪段為峽谷地形;經谷關後溪溪床漸趨開闊,並有裡冷溪;東卯溪、橫流溪、阿寸溪、麻竹坑溪等支流來匯;過白冷後溪床開展並轉而向北十餘公里,在東勢轉折向西,而於清水鎮出海,匯注於臺灣海峽,其間並有石角溪、中嵙溪及沙連河等支流來會合

  由東向西流經梨山、佳陽、德基、谷關、白冷、馬鞍、東勢、石岡,貫穿了高峻的地塊、地壘、山地, 迴旋於淺山之間,且橫切台地、盆地、最後形成扇狀平原而入注台灣海峽。其間的溪谷有寬有窄,溪流有緩有急,且有化石河、峽谷、河階、角階、平坦肩狀陵,變化多端。而流程一百多公里,流域面積為一二四四平方公里,海拔高至三五OO餘公尺,平均高度為一七O七公尺其垂直變化,使得流域呈現亞熱帶、暖溫帶到冷溫帶等各個不同之氣候帶。年平均流量約三十一立方公尺/秒,河川坡度陡急,平均坡降為百分之二點六,由於落差極大,水量均勻且豐沛致使其單位河長蘊藏水力高居全省河川首位,為台灣水質源最豐富的河川,亦為水力發電的重心。

  由於大甲溪廣大的流域面積,除了可觀的水力資源外,水中也孕育了相當豐富的各種生物,這些水生物除了藻類、浮游動物、蝦、蟹等之外,就屬魚類最為重要了。淡水魚種類眾多,棲息於溪流中各種不同的環境,因此可以做為檢測溪流環境品質的一種指標生物。除此之外,淡水魚尚具有垂釣、觀賞、食用等經濟價值,因此可說是溪流中極為重要的水生物。

  全長一百四十公里的大甲溪,流過台縣十一個鄉鎮,上游支流因林相保持良好動物資源非常豐富,不論種類或數量都相當多。整條大甲溪的自然資源也是台灣河川中較豐富的,根據幾年的調查水生植物有25種、螺貝21種、蝦7種、蟹4種;魚類30科59屬65種;水棲昆蟲至少有80種以上,兩棲類4科4屬65種;鳥類有26種以上。許多台灣溪流代表性的鳥類,在大甲溪也都可以見到其蹤影。

公視我們的島大甲溪系列,對於震後大甲溪有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