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小檔案

  大漢溪為淡水河三大支流之一,在台北盆地以南,流路呈東北東方向,在石門附近河道東轉上溯至霞雲再轉向南,經高坡、蘇樂後分支成三光溪與馬里闊丸溪。馬里闊丸溪流向呈現東北、西南,上溯至秀巒再分成兩支,稱為白石溪與泰崗溪。白石溪發源於大霸尖山的北麓;泰崗溪發源於品田山北麓與大霸山之間;三光溪發源於宜蘭線內的梵梵山麓及池端附近。其上源自發源地至義興之間,多呈峽谷與下切曲流地形,雖有階地但多狹小而且階面傾斜頗為顯著,顯示地盤急遽強烈上升而僅有短暫的間斷。

  自義興至石門水庫之間,河谷稍為開闊,且階地頗為發達,可稱為復興(角板山)階地群(林朝棨,1957)。在霞雲坪、復興、溪口台、竹頭角等地,各有兩級至五級不等之階地分布,以各階地面之標高分別為360-460、300、280、240、220公尺等五個級次,各階地相當平整而且開闊,為一間歇上升之象徵。自石門至鶯歌一帶,流路轉向東北流入台北盆地,在大溪、龍潭一帶之階地群更為廣泛發達,就其階面之標高約可分為300、250、180、150及125公尺等級次,其中以龍潭、八塊、三層及內柵等階地最為顯著。

  大溪階地群之成因經過,除了初期由於地盤間歇抬升之外,後來因台北盆地陷落而導致河流捨棄原來流經南崁入海之流路,而改向北氾流入台北盆地於淡水入海之流路時所引起靜力回春之影響而形成低級河階。大漢溪經板橋後至江子翠匯合新店溪後注入淡水河。大漢溪全域面積約為1163平方公里,為三主支流中之最大者。

大漢溪影像

大漢溪上游

大漢溪上游

大漢溪上游

大漢溪上游

大漢溪上游


回河川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