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色情網站的軟體真的有效?
  家裡有未成年兒童的父母親,面對上網的普及與簡易,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孩子在茫茫網海中漫遊時,「一個不經意」就「逛」到所謂的色情網站或成人網站去了;且更甚者,還就此常駐不離。

  為了廣大父母們的心理需求,宣稱能防堵連結色情網站的軟體,像CyberPatrol(網路巡邏)、 The Internet Filter(網路篩選器)...等,自然因應而生,開始受到父母們的重視。

   早期的防堵色情網站軟體,大多由軟體製造商固定設定防堵條件,凡是網站的內容,被「掃描」到有軟體所設定「相當於色情」的內容甚至字詞出現,像:色情、性...等字眼,這類網站,一律連結不上。新近的防堵色情網站軟體,因為每個家庭對「色情」認定的不同,而開放了些讓使用者,像父母親、老師等,自由設定的權限,就好比讓使用者自由訂定限制級或輔導級網站一般,也似乎較有人性。

   而另一類的防堵色情軟體,則不採「封堵措施」,反倒是利用完整、忠實記載上網者連結路線、瀏覽時間、下載資料內容...等過程的方式,提供父母親或老師在孩子上網時間結束後「參考」。或許對家長、師長而言,握有如此「監視」工具,可以增強些許安全感;對兒童而言,因為自己的上網行為受到「監控」,會產生自我約束的「克制力」,而「自動」遠離「父母、師長所認定」不該去的地方。

   固然,避免讓孩子接觸到不適合其年齡觀看的東西,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在網路上呈現的所有內容,在真實生活中,亦是必然存在的。堵絕了色情網站,書報攤的「寫真集」呢?而孩子間以電子郵件方式傳送來去的「不當」畫面與文字內容呢?或許,讓這些難登「檯面」的「內容」作為親子間對色情或道德價值判定界限的溝通話題,藉由彼此的觀念與經驗分享,讓親子間從利用防堵色情網站軟體「你防我,我防你」的對立局面,轉為溝通協調後「你了解我,我了解你」的互信與互重,才是防堵色情的根本之道!

 

 

蔣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