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玩電腦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二十世紀中大部分的國家正經歷著一場顯見的人口結構變化;因為人類平均壽命的明顯延長,六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在人口總數中所佔的比例,已遠超過歷史發展中的任何一個時期。許多人活得更久、更健康,致使社會架構與環境必須做某種程度的改變,來認同與適應這批不再為工作、時間與責任所困綁的長者,甚至需要為他們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開創更新的潛力發展空間。

  從過去的六十歲高齡界限,更改為現在大家更能認同的六十五歲;或是從許多社會研究學者對高齡長者的形容詞,由過去的「年老」(old)或「年長」(elderly),轉而為「長青」或「銀髮」來看,我們已逐步接受從人生職場(工作、事業或家庭教養的責任)上退休下來的這群年紀稍長者,只要健康情況良好,所擁有的當是更自主,更有歷史經驗的社會再造資產,且距離過去主觀認定中的「生理衰退與接近死亡」的人生時期概念差異頗大,因為,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上述的人生最後時期,通常是短暫且很晚才開始的,而對那些剛從人生職場上退下的長者而言,身心俱全,人生的另一個新里程才正開始呢!

   社會資訊化是新世界的必然發展趨勢,從某些角度而言,資訊科技自然會帶給長青族若干的不適與不便,因為人機互動的過程與他們數十年的處事經驗模式大異其趣,甚至難以想像;但從另一角度看,科技產品的多樣多變與網路傳輸的便捷,不僅能將其交流範圍擴大,更將引領其進入寬廣的自學與立述空間,使其所謂「後成長期」的學習及經驗傳承,仍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當然,也更增強其自信心與「退而不休」的成就感。

   資策會資訊科學展示中心連續舉辦了三年「長青資訊月」,是一個拉進科技與年長者間距離的啟發性活動,藉著資訊爺爺奶奶的選拔、電腦課程的教授、長青族應用作品的展示與新科技產品的應用示範﹒﹒﹒,讓年長者的價值重現,更為高齡化社會注入一股生機。雖然,科技並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有計劃的引用,絕對是驅使社會組織架構健康運作的重要「良方」。

   要提升科技在長者應用層面的使用率及效能,讓年長者遷就現階段多數為年輕人所設計的軟硬體,來進行學習與應用作為,是行不通的。為了讓科技與長者間的互動更順暢無礙,了解長青族的心智特性、運動感覺能力與需求是絕對必要的。依據資訊科學展示中心近日內針對電腦長青族群所做的一項分析調查顯示,文書處理、電腦繪圖與網際網路是爺爺奶奶們最有興趣學習的電腦課程;而若仔細探究他們最想運用電腦做的事,是上網發電子郵件和親友聯絡溝通、搜集資訊與看新聞、運用電腦製作相片簿、或藉著整理舊資料,幫助記憶,以及製作家庭收支明細表﹒﹒﹒等,就不難發現兩者間所存在的關聯性了。這當然也可從每年參加資訊爺爺奶奶選拔比賽中,爺爺奶奶們所提供評比的作品大多為知識經驗傳承的專業書冊、家譜、相片整理輯﹒﹒﹒,以及強調在家庭中,運用科技簡化家庭生活,和與兒孫互動的關懷與愉悅為重點訴求中瞧出些許端倪;至少對他們來說,經驗的留存與在家庭社會中仍能展現存在的價值是最最重要的!

   而爺爺奶奶最常上網做什麼呢?看來「活到老,學到老」與「輕鬆過日子」用在他們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因為獲得新知與純休閒仍是最常見的上網心態;而新聞網站、股市網站和醫療網站,則是他們最愛駐足之處;也可由此推論,掌握社會動態、手中有點閒錢從事小型投資,以及了解身體狀況,永保健康,是長青族們挺樂於度過的「銀髮歲月」。至於網頁的人機介面是否都能符合爺爺奶奶的上網需求呢?聽聽他們怎麼說-能夠從網頁的畫面中,輕易分辨並了解網站所提供的訊息、網路連結與換頁時的速度,以及配合長青族視力設計的字體大小,避免帶來閱覽壓力,是他們最在意的事呢!當然,這也是長青網站設計者應該為其設想之事!

   如果社會人口結構的發展必然走向高齡,如果我們正視年長者的知識經驗為寶庫,如果我們認定科技與長青族在應用層面的整合有助於社會結構的良性發展與穩固循環,就讓大家用心關懷長者,為他們在生硬的科技間建構起簡學易用的無礙橋樑,讓人類的智慧的精髓伴隨著科技文明,大量永存不朽,讓人類發展的未來更美好!

   資訊科學展示中心常年開辦多種長青電腦課程,並致力於長青科技的研究推廣,有志一同者可與他們聯絡!(02-2737-7055)
 

蔣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