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興起
  文: 周冠中/郭美懿(資料來源:E-Business時代風潮,博碩出版社)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入口網站曾經是國內網站致力發展的目標,然而在使用者停留時間長較點閱率更富價值的今日,入口網站雖然流量大,卻不一定能讓網友長期留駐,如果入門網站僅是使用者開啟網路之旅的大門,而無法留住網友目光,那麼廣告效益就有待考量,對網站經營者賴以為生的廣告營收也是一大損失。

  當入口網站風采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虛擬網路社群(Virtual Community)的興起。「網路社群」係將實體社會中的社區、團體概念延伸到網路上,網友可以依據各項宗旨在社群網站中成立不同的團體,並藉此進行聯絡與溝通。而它最大的意義在於,社群網站利用人有與其他人產生互動、情感維繫以及得到更多資訊的需要,提供一個虛擬空間,讓關心相同主題的使用者群聚在一起並且分享資訊。

  對使用者來說,社群網站等於免費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流空間,讓有共同需求(無論是情感或實質)的人可以很方便且無時差的擁有討論空間以及自由的資訊存放空間。另一方面,社群網站也適度滿足了人們主宰及炫耀的心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成立網路社團,而不需要任何金費或人脈,便可擁有版主、會長的頭銜。

  而站在網站經營者的角度,社群易於聚集人群,網友停留的時間也會比一般入口網站長,其可帶來穩定或更大的流量以增加廣告收入;如果網友透過網站交易,網站也可以藉此收取會員的交易佣金。

  網路社群的建樹之大,甚至有人將其諭為「進入虛擬戰場必備的武器」,然而它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才能見到成效,因為會員人數需要累積,資訊也需要累積,初期兩者的成長速度可能很緩慢,不過當會員人數形成一定規模後,透過網友彼此之間的昭告,會員與資料量便會如電話的使用般呈級數成長。

  目前國內提供「網路社群」服務的網站有包括Cityfamily網路同學會、蕃薯藤的蕃邦、KeyCity,奇摩站的奇摩家族及分類看板等,在香港經營「網上行」的香港電訊,也以所收購的FICNet旗下「HELLOW」社群網站為基礎,結合網上行過去在香港的經驗,將觸腳延伸至整個華人地區。

  除了一般定義中的社群網站,網路社群的概念也逐漸延伸到不同類型的網站,駛網站有「社群化」的趨勢。也就是說,有越來越多的網站將社群的概念放入網站的經營元素中,將客戶服務延伸下去,例如廠商在其網站上針對其產品設立「網路社群」,讓消費者在其中進行討論、交流,並在聊天室中24小時設置客服人員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此舉無形中增加了該項產品的價值與知名度,尤其對新產品更有助益。此外,這種社群化網站還能藉此維繫良好的顧客關係,並得到最直接的客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