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買賣&秤頭不欺 編輯室整理
誠信買賣

  宋時南城陳策,有人從買銀器及羅綺者,策不與羅綺。其人曰:「向見帑有之,何靳耶?」策曰:「然,有質錢而沒者。歲月久,絲力靡脆,恐不堪用。聞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銀器投熾炭中,曰:「吾受質人或得非真者,故為公驗之。」危整,亦南城人。買鮑魚,其駔舞秤權,陰厚整。漁人去,駔請留,曰:「公買止五斤,已為公密倍之,願畀我酒。」整大驚,追漁人數里而返之,酬以直。又飲駔酒曰:「爾所欲,酒而已。何欺窮人為?」呂南宮作不欺書,述其事。(選自德育古鑑---交財類)

譯文:

  宋朝時南城有個人名叫陳策,有客人向他買銀器及絲綢,陳策只賣他銀器而不賣他絲綢,那個人問道:「剛剛我明明看見你倉庫裡面還有,為何捨不得賣呢?」陳策回答:「是這樣的,確實還有一些別人拿來抵押借錢而沒收的絲綢,因為放很久了,絲織品的質地容易變脆斷裂,恐怕不堪使用。聽說你買這些東西是為了嫁女兒要用的,我怎麼可以拿這些賣給你,害你失面子呢?」接著又幫客人把銀器投入熾熱炭火中測試,並且告訴他說:「我怕拿來抵押的人或許也不知道這些銀器是不是真品,所以特地為你再試驗看看。」

  危整也是南城人,有一次買鮑魚,負責介紹買賣的中間人代替賣主秤重量,偷偷多秤了一些給危整。等賣鮑魚的人走了之後,那個人把危整留住,並且告訴他:「你只買五斤鮑魚,我已經偷偷多秤了一倍給你,希望你能請我喝酒。」危整聽了十分驚訝,急忙去追那位賣魚的人,追了好幾里路找到了賣主,把價差補足還給賣主,回來後又請那人喝酒,並說:「你只是想喝酒而已,何必欺瞞窮苦人家呢!」呂南宮寫了一本誠實不欺的書裡面,記載了這個故事。

秤頭不欺

  周婦,信州人,賢德能幹。翁才美,將以家政付之。諭以斗斛秤尺各二樣,並出納輕重便宜。婦不悅,拜辭翁姑,不願為婦。恐他日生子敗家,以為妾之所出,枉負其辜。才美愕然曰:「何遽如是?」婦曰:「翁所為,有逆天道,妾心有愧,居之不安。」才美曰:「汝言誠是,當悉除毀。」婦曰:「未可。」問其所用年數,曰:「約二十載。」婦曰:「必欲妾留侍奉,若許以小斗量入,大斗量出;小秤短尺買物,大秤長尺賣物。二十餘年,以酬前日欺瞞之數,妾即願留。」才美感悟,欣然許諾。婦生二子,皆少年登第。(選自德育古鑑---交財類)

譯文:

  信州一位周姓婦人,賢德能幹。公公將家中經營的生意託付給她。然後就拿出斗斛秤尺各兩樣,並且告訴她輕重跟便宜的計算原則:買進東西是用大的量器,賣出時則用小的量器。媳婦聽了知道這件事以後很不高興,就向公公告辭,不願再做周家的媳婦。因恐怕她將來會生出敗家子,別人會誤以為是她的緣故,所以決定要離開。

  公公非常驚奇地說:「妳為什麼急著要走?」媳婦說:「公公所做的事,違背了天道,我的內心感到愧疚,住下來會很不安。」公公說:「你說的話很對,我應當把這兩套量器毀掉。」媳婦說:「不可以。」並問公公所用的秤已經多少年了,公公回答說:「大約二十年了。」媳婦說:「如果一定要我留下來侍奉您,請您答應從現在起用小的斗買入,用大的斗賣出;用小秤短尺買進物品,大秤長尺賣出物品。再用二十年的時間來償還以前欺瞞別人的數目,這樣我就願意留下來。」公公聽了非常感動,很高興答應照這樣做。後來媳婦生了兩個兒子,都很年輕就中了進士。

《按語》

  社會上各種行業都有其生存之道,商人將本求利乃天經地義之事。常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相當於「義」也就是合宜的行為,義是本分多少就取多少,但能將生財之「道」和牟利之「行」,作妥適權衡而不相違悖實不多見。每一個人都希望錢多一點,一旦時時刻刻希望錢多一點,往往就會失去義。所得到的如果是從別人身上多掠取來的,是不應得到的,這在宗教觀念就是偷盜,在道德觀念就是不義。觀察時下社會風氣,部分從事不法行業牟取暴利,或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剝削別人勞力所得,圖取不義之財者比比皆是。獲得不義之財的人通常都活得緊繃與擔憂,一個人做了虧心事,心裡就會恐懼、怕人知道,就沒辦法光明磊落,走到那裡都會有畏懼的感覺,固然他擁有再多的金錢,心靈一定很艱苦的。奈何許多人只要眼前有利則爭食之,認為有便宜不佔是人間大傻瓜,殊不知不義之財,取之則理不得心不安,還會禍延子孫。

  陳策是生意人能體會生財之道不外乎「誠懇」,而確實作到貨真價實及誠信無欺,不以假貨及瑕疵物品濫竽充數販售給顧客,是誠信表率,不作虧心事,心安理得,更可以扭轉一般人對「無商不奸」的刻板印象。而他在為顧客設想的同時,由於順天之道也為自己累積了無邊的福德。

  危整作為一個消費者,能夠代人著想,體會漁人的的辛苦,從窮苦人的立場來做,所以願意跑了好幾里路去追漁人把錢付給對方,才覺心安。回過頭來對於那個幫他忙的中間商,危整也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生氣、叱責,仍然請他喝酒,把事情做得蠻圓滿的,是多麼難得的仁慈。

  勸諫人要能點到要害,從他的苦樂直接勸諫,而不是講道理,講一些不著邊際的建議,講得人頭頭是道,聽的人未必聽得進去。周婦點出「恐生子敗家」,讓他公公醒悟到偷斤減兩的目的還不是為了多積錢財給子孫,如果生個敗家子,賺那麼多錢做什麼?又何必那麼辛苦呢!老人家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做了這件事的後果又是如何。周婦非常聰明就在此,而公公也不差,立刻想到「我賺錢就是為了後代子孫,如果生子敗家那我又何必做這些事?」周家祖上有德,有賢德之媳能洞悉因果之天理,而周婦之翁能從兒媳之「善諫」「如流」亦是難得。二十年「輕出重入」,還二十年「輕入重出」來彌補過失,終於得到好子弟光耀門楣。

  財富之聚集不易,散失不難,當今社會上的人,一生受到金錢主宰者不可說不多,賺不到錢的人懊惱沒錢可用,賺太多錢的人苦惱沒有智慧正確使用金錢。吾輩處於紙醉金迷的世代裡,對錢財之取得不能不謹慎啊!

(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